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真挚感言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在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,老师,是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。教师节到来之际,嘉定区“十佳优秀班主任”、嘉定一中附属小学教师王敏,嘉定区“十佳师德标兵”、嘉定区鹤栖路幼儿园副园长钱雯卿做客嘉定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,分享教书育人经历。
图片说明:左一:嘉定区“十佳优秀班主任”、嘉定一中附属小学王敏
图片说明:右一:嘉定区“十佳师德标兵”、嘉定区鹤栖路幼儿园副园长钱雯卿
先锋者——开发研学资源首创“行走课堂”
2017年盛夏,学校面临暑期工程延期无法如期开学的情况,钱雯卿立刻挑起重担,带领课程组老师一起去周边社区调研踩点,挖掘和开发出“太太乐•鲜味之旅”“梧桐馆•艺术盛宴”“沈家祠堂•家博小墨客”等20多个有趣有意的研学点,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。利用这次化危为机的经历,钱雯卿执笔制定《园本化“大视野”研学活动方案》,涵盖科技、文化、艺术、爱国教育、生态等领域,并将研学实践经验梳理成《最好的课堂在路上,最美的风景在行走》教育论文,获评嘉定区“我的教育观”征文二等奖。这些研学资源的开发,也为钱雯卿的“课程实施方案”获评区二等奖奠定了基础。
精进者——涉足教育科研前沿做教育综改探路者
园本教研是教师发展之“基”,也是园所发展之“本”。钱雯卿在教研之路上不断摸索、变革、创新、突破,打造了“教研五步曲”特色教研品牌,并依托信息化技术支持,提升教研实效。为使自己成长为一名“研究型”管理者,钱雯卿涉足教育科研的前沿,承担《在教研中,契合“85后”青年教师需要的有效互动研究》《依托“I Home”支撑,提升对青年教师课程指导力的实践研究》等多个课题的研究。在科研领域,钱雯卿是一位“高产”的研究者,多次蝉联嘉定区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,多篇论文获“黄浦杯”长三角征文二、三等奖。由她主持、参与的区级课题屡获嘉奖,还以副主编身份出版专著《顺应自然绽放天性——“微生态”课程纪实》。
坚守者——打破“超级记录”彰显领航续飞智慧
19年的教育生涯中,钱雯卿一直保持着高能、高效的“运行”状态,从教以来的6935天时间里保持着无调休的“超级记录”。对于今后保教事业的构想,钱雯卿表示,做为一名嘉定幼教人,要将“儿童发展有先”的理念落地,从“幼有普育”到“幼有善育”,再到“幼有优育”,给予儿童更丰富的经历和体验,做优师资培养,做精课程品质。
创新方式——立足心理学知识用行动引领胜过言语说教
从本科到研究生,教育心理学一直是王敏的专业课。工作之后,王敏又通过了上海市中级心理咨询师的考核。通过工作实践王敏发现,把心理学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,能更加巧妙地化解日常问题,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。看到每个孩子的潜力,欣赏每个孩子,尊重每个孩子,始终是王敏坚持的方向。心理学家提出“幸福理论”由5个元素组成:积极情绪、投入、意义、成就和人际关系,在日常的教育中,王敏潜移默化地把这些元素应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。
陪伴成长——“李时珍文化”作为班级成长的内在精神力量和外在行为准则
在嘉一附小,每个班级都以一个喜欢的科学家命名,在王敏所在的班级,同学们通过了解李时珍,来丰盈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。为了解中医药文化,孩子们走进中医院,了解中草药不同的作用,体验如何制作中草药,通过实践切身感悟李时珍崇尚自然、追求真理、勇于实践的精神品质。
课程育人——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
在日常教学工作中,王敏始终思考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心中,为此她精心设计德育课程,唤醒孩子内心的爱国情怀。观看红色影片,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故事;探寻家里的老照片,听爷爷奶奶讲述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;采访支教老师的支教经历,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……这些活动传递着真实的声音与感受,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。王敏还曾执教区级主题班会课《这首歌,最动听》,区级争章活动课《花儿向阳,我心向党》,让爱党爱国教育更接地气、更动人心、更有实效,并发表了多篇德育论文、案例、课例,进行区级交流分享。
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,王敏表示,她将始终与家长共同努力,成为育人路上的同行者,落实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“五育”并举,用爱与真诚拨动心弦,奏响童年的美妙乐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