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职工家庭孩子下课没人接怎么办?楼道堆物屡禁不止,会不会影响消防安全?独居老人如何排解孤独?……
社区生活中
难免会遇到一些
看似“难以解决”的问题
在江浦路街道金鹏花园1号楼里,居民过去面临的许多难题,如今已迎刃而解。这不得不提2017年万众“益新”睦邻情项目的顺利开展。
9名成员的“楼委会”搭建自治平台
作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商品房小区,金鹏花园历经岁月洗礼,墙面斑驳、堆物现象屡禁不止。几年前,小区“公益心桥”志愿者团队的张玲莉在1号楼内牵头成立了楼委会,希望团结居民,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居住环境。
拥有9名成员的楼委会,由楼内热心居民组成。大家促成楼道粉刷筹款等事项,将一楼大厅改造成了睦邻客厅、把空置的保安室变成了温暖的互助点。
接着,楼内制定了楼道巡查制度,开展了楼道整治,实现了全楼各层均无堆物的目标。居民之间,也达成了“六个一”楼组管理公约。
全员参与让楼组自治更有成效
1号楼楼组自治的特点是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筹资修大厅、互助点轮值,居民们都积极参与其中。
例如大厅修缮工程预算大约20000余元,居民认同的出资标准是每户100元,差价如何解决?楼内的一位居民得知情况后,主动提出以成本价来承接工程,这为楼委会树立了信心。众筹初期有一小部分居民未出资,于是,楼委会先行补齐了余款,保障大厅顺利修缮。这样的做法也感动了居民们,最终实现了全员出资。
修缮后的大厅焕然一新,成为拉近邻里感情的“好地方”。
民主协商为生活增添活力
楼组内的“大事”,需要大家一起合作,集思广益。为确保民主协商规范有序,楼委会多次磋商后制定了楼组议事规则,明确了议事原则、内容、程序,敦促楼委会成员认真履职尽责。
此外,楼委会还主动聚焦居民诉求,在开展重大工作和重要活动前,楼委会成员分头上门挨家挨户认真听取居民真实想法,使居民在每个阶段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获得感。
楼组自治让居民们日渐“亲如一家”。在互助点,在外忙得“顾不上”的居民们,愿意将家中的钥匙托付给值班邻居,请他们帮忙收个衣服、接下小孩、签收快递;通过“关爱网”,老人愿意向结对居民聊聊家常,诉说心中想法,排解孤独情绪;外来人员也逐渐融入邻里环境中,不再把自己“当外人”……敦亲睦邻、守望相助,让更多居民拥有新的“自家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