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不动就冲上40℃的高温
给户外工作的志愿者们带来
极大的挑战
四平路街道有一群青年
她们来自不同高校
却属于同一个“大家庭”:
四平大学生向日葵服务队
队员们用青春力量
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作贡献
平凡岗位用心服务
来自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韩淳,利用暑假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,一周志愿服务长达37.5小时。
在居委会实习期间,她参与每周的疫苗接种登记,从不缺席每次核酸筛查,也在大筛期间做过多个岗位的工作。她说,自己深刻意识到,不管在办公室,还是穿梭在居民楼间,都是一种锻炼和成长。“这份工作更像是提醒我坚守本心的路标,在未来的每一刻,都实实在在提醒自己,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也要传递一份自己的爱心。”
高温之下,不懈坚守
三伏天酷热难耐,来自上海电力大学的陈逸君却无惧“烤”验。开始她在小区核酸筛查中是扫码员,通过社区采样员培训后,开始当采样“大白”。每天结束工作,防护服一脱,陈逸君和同伴们就像从水里被捞上来一样,耳朵被口罩勒得生疼。
她说,“这次暑假的志愿者经历,对我来说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体验,将来在学校的各类志愿者服务中,我也一定能坚持下去。”
从“心”出发,爱心抗疫
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的蒋歆怡,是社区核酸采样扫码志愿者,同时也积极参与多次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的志愿服务。在这一过程中,她收获良多、感触颇深。
蒋歆怡说,居委各位前辈和志愿者不仅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,还十分关心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体情况。居民们也十分配合工作,按序排队等待。这些都给她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。
从“楼长”到“小蓝”
刘佳来自上海城建职业学院,自疫情发生以来,她积极参与学校防疫工作,担任“楼长”,为同学们分发抗原、物资等。暑假期间,她一边实习一边利用周末时段投身志愿者工作,同时担任了核酸扫码志愿者和采编志愿者双岗位。
这段时间的志愿者工作,让刘佳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同龄人。她说,希望不仅仅是参加志愿服务,还能将志愿服务中接收到的每一份温暖,通过文字等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。